初中毕业后去卫校怎么样?这个问题一般都是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做打算,当然也会为孩子做出更好更对的选择,毕竟孩子是父母的“一块宝”。招生老师认为初中毕业生读卫校还是很不错的,毕竟卫校学的都是救人命的事情,而且现在卫校的专业就业发展都是很不错的,而且道路也比较宽广,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贵州的卫校怎么样?
贵阳医学院
首任院长李宗恩教授是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。建院初期,大批医学先驱云集我院,如:生物学家林绍文、病理学家侯宝璋、生物化学家汤佩松、内科学家张孝骞、传染病学家王季午、外科学家朱懋根与沈克非、妇产科学家杨崇瑞与李瑞林、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等,为我校医学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专业建设
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——林城贵阳,拥有2个校区,校园面积共计1868亩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。设有20个教学单位(基础医学院、临床医学院、药学院、公共卫生学院、成人继续教育学院、研究生院、护理学院、医学检验学院、医学影像学院、口腔医学院、运动与健康学院、医药卫生管理学院、医学人文学院、海外教育学院、食品安全学院、生物与工程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社会科学教学部、法医学系、麻醉学系),6所直管附属医院,8所非直管附属医院,6所教学医院。
学校现有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,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,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;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,二级学科硕士点46个,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5个。
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,省级特色专业4个,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本科专业8个,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2个,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、省级2项,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,省级5个,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、省级7个,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,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,学校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,其中特等奖2项;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,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,卫计委认定的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。
学校积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,有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11个,省级23个;各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。其中,有国家科技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,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、工程研究中心1个,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,贵州省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;拥有省级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2个,贵州省首批院士工作站1个;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52项,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30项,发表学术论文3490篇,其中核心期刊1709篇,SCI、SSCI、CPCI、EI收录共计489篇次。
主编或参编学术专着66部。2010-2014年,学校共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3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8项;在地方病研究、中药民族药研发、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、病原生物学研究、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,成绩突出,成果斐然。
师资力量
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13人,其中专任教师991人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55人,其中博士249人,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578人,其中正高职称220人(教授140人,主任医师69人,其他正高职称11人)。
师资队伍中有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一二层次专家3人,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,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,全国模范教师2人,全国优秀教师3人,省核心专家6人,省管专家25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7人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4人,省级教学名师11人,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2人,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次。
近五年柔性引进“候鸟型”人才18人,其中,两院院士4人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,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1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。
卫校好不好,不是大家说说而已,而是要大家自己去了解、去实地观察。最后再由学生自己做决定,毕竟中专学校那么多。以上就是招生老师为大家了解贵州卫校的基本情况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大家对贵州卫校还有不理解的,可以关注幼师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