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创建于1987年,是贵阳市一所具有体育特色,多学历层次培训的综合性学校。它以选拔、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门人才为目标,学校位于贵阳市宝山路111号,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,有教学楼、多媒体教室、微机室、图书室、训练馆、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、人工草坪足球场等其他体育配套设施。
学校文化教学和体育训练师资力量较雄厚,现有教职工74名,其中高级教师8人(具有体育专业的高级讲师1人),中级教师27人(一级教练4人,具有体育专业的讲师4人),初级教师31人,双师型教师42人。教职工中有市、区人大代表各1名。学校设有田径、跆拳道、举重、击剑、射击、射箭、拳击、篮球、水上运动、健美操等10个体育专项。现有在校生321名,其中,中专学生145名,初、高中学生176名,业余体育训练班学生800余名。
建校26年来,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实施素质教育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教学与体育科研相结合,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骨干、中小学体育教师近千名,先后向国家和体工大队输送80余名优秀运动员;多次组队代表省、市参加全国及省级各类体育比赛,并取得优异成绩。
学校从诞生之日起,坚持为体育服务、为社会服务、为群众服务,为竞技体育、群众体育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,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搞好雏鹰起飞、广播操推广、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等。并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起到重大作用,成绩突出。学校97年被国家体育委员会评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、98—2001年被评为贵阳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、2000年被评为全国射箭业余训练先进单位。多名职工获省、市表彰的先进工作者、三八红旗手、十佳杰出青年、省、市党代会代表等。2007年学校的五个训练项目被省体育局授予后备人才训练基地。2011年,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。2013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。学校体育科研也在起步,发展本体产业也有突破。
高标准、严要求,积极为国家培养输送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,为高校培养输送合格的体育专业新生,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人才,全面完成贵阳市在国内、省内的参赛任务。
突出体育特色,采用“上挂、横联、下伸”等多种形式,在现有的基础上,筹办高等教育五年制大专制大专班,中等教育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尝试开设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,中学教育努力办好贵阳市体育中学,用“两校合一”的办学体制盘活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,加强与省体校等兄弟学校以及本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合作,逐步形成以高等教育为导向、以运动竞技发展为主体、以体育中学建设为基础、以业余训练为补充的多层次、全方位、一条龙办学体制,形成“一体多翼”的发展格局,不断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,不断丰富学校发展内涵,以规模化办学要求和开放式办学思维,夯实整体办学实力,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。
(一)办学规模:
中等教育:中专部3个班(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并行),设田径、击剑、拳击、跆拳道、篮球、射箭、举重、射击等八个运动项目,保持150人办学规模。
体育中学:高初中班设6个教学班,学生人数180人。
(二)基础设施建设:、?积极筹措资金,适应教学、训练、科研的需要,按照整体部署,分步实施的原则,有计划、有目标、有重点地不断充实和完善办学设施和设备,增强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。
1、完成校园总体规划设计,进一步美化校园。
2、建立校园网、电教室、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,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,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。
3、2011年争取立项改造室外篮球场,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,满足体育中学发展的要求。
4、筹建改造和完善综合训练馆和东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,进一步充实和更新训练器材。
5、积极改善学生生活和住宿条件。
6、购置必要的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,充实图书馆藏书,完善图书馆功能。
(三)学校管理:
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、行政管理、教学管理、训练管理、学生管理、总务后勤管理六个方面的规章制度,尤其要制定好教师管理、教练员管理、运动员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奖惩制度,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,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,重点在执行制度和落实制度上下功夫。??
(四)师资队伍建设:
确立“教职工与学校共同发展,与学生共同成长”的理念,积极建立一支思想进步、业务精良、作风务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,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教学和训练水平,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和学科结构。至2010年,教师、教练员合格率达到90%以上,鼓励进修研究生学历;计算机中级培训完成率达到100%,80%的教师、教练员具备多媒体教学及电子备课能力,100%的教师、教练员具备上网获取知识和下载资料的能力;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达标力争达到90%以上;60%的教师能胜任中专学段教学小循环,80%的教师能够胜任初中学段教学小循环,专业课教师“双师型”比例达到80%以上;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、教练基本功达标活动,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,有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,教师、教练员职称比例达到2:6:2,即高级职称20%,中级职称60%,初级职称20%。
(五)教学训练质量
充分树立“质量立校、科研兴校”的教学、训练思想,树立“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幸福着想,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”的教育教学理念,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体育专业人才。
学校执行党支部、职代会监督下的负责制,分管领导负责下的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制。按照干部管理工作要求,执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。
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方案,执行全员年度考核基础上的岗位聘任制。
执行教职工全员年度考核制度,年度实行教职工评议中层以上干部和学生评议全体教职工的制度。
(一)不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,加强学校内部管理。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,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,奖勤罚懒,按劳付酬,真正做到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,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,加大奖惩力度。
(二)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加大依法治校力度。补充、更新、完善和创新现有制度,建立起一套科学、合理、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完备制度,真正做到管理公正化、人事公平化、政务公开化。
(三)实施“人才兴体”战略,不断提高全员素质。积极鼓励职工多渠道学习、培训或进修,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,使其在政治理论、业务技术、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新台阶。今后凡调入的职工,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本科以上文化程度,行政人员必须达大专以上文化程度。同时,根据学校发展需要,积极引进和公开选调部分优秀人才,充实到教学、训练一线,带动和激励教学、训练工作,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另外,要充分树立“精品”意识,切实加大招生输送力度。进一步加强选材和训练的科研工作,进一步加强业余训练网点校建设工作,逐渐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大的招生网络。不断加大运动员输送力度,把输送作为学校破突性发展的重点工作予以实施,为我校运动员参加各类大赛积极储备力量。
(四)积极拓展学生就业出路,不断缓解办学压力。要充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念,实行多条腿走路的就业办法,下大力气解决运动校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。一是认真落实政策,争取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;二是积极面向市场,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,转变就业观念,从封闭状态走出来,积极向外输出;三是加大向高水平运动队和各俱乐部、企业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力度;四是鼓励参加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考试。
(五)积极开拓思路,大力发展体育产业。努力盘活内部优势资源,重点进行综合训练馆项目开发,尝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,不断整合内部资源,灵活丰富地发展体育产业,为学校发展增效创收。